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上海机构入驻普陀!行业权威奖项同步落户
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上海机构入驻普陀!行业权威奖项同步落户
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上海机构入驻普陀!行业权威奖项同步落户潮(cháo)新闻 记者 黄宁璐
记者正在读取检测数值(shùzhí)。 通讯员 袁思洁 摄
清晨,普陀虾峙镇东白莲岛码头,2艘万吨级油轮静静停泊,粗壮的(de)输油臂将船上(chuánshàng)油品(yóupǐn)源源不断地输送(shūsòng)至岸上储罐。这里是舟山市华泰石油有限公司运营的东白莲岛油品储运基地,平均每天要完成1万余吨油品的“体检”和中转。
随着浙江(zhèjiāng)自贸区(zìmàoqū)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(de)推进,这个总库容达82.4万立方米的储运基地,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油品中转基地。自去年投产以来,已累计迎来油轮700余艘次,完成油品吞吐量(tūntǔliàng)约465万吨。
近日(jìnrì),我从舟山本岛乘船70分钟抵达这座海上油品枢纽。“这里的每一滴油都要经过严格‘体检(tǐjiǎn)’才能放行。”基地油品化验员孙梦瑶边说边递给我一件工作服。接下来,我将给这位“油品医生”打下手(dǎxiàshǒu),全程记录油品入库前的“健康(jiànkāng)筛查”流程(liúchéng),揭秘一滴油的“体检报告”是如何出炉的。
检测容不得(róngbùdé)“差不多”
走进东(dōng)白莲(báilián)库区储运服务部的油品实验室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,环绕墙边的实验台与中央岛台组成(zǔchéng)一个“回”字形工作区。头顶的通风系统低声嗡鸣,各类精密仪器在桌面上整齐(zhěngqí)排列。
“我们的(de)油品检测主要做6项指标(zhǐbiāo),分别是密度、水分、硫含量、闪点、倾点和运动黏度。先测基础参数(cānshù)——密度和水分。”孙梦瑶拿起一罐待检的低硫船用燃料油样品递给我,“来,你帮我打开。”
我握住罐体,用力向上拔瓶盖,随着(suízhe)“啵”的一声闷响,瓶口窜出一股带(dài)着金属锈味的油气,我条件反射般后仰,差点碰到身后的试管架。而身旁的孙梦瑶却一脸淡定:“每天跟这些油品打交道,我已经习惯了,但后面(hòumiàn)有加热环节,防护还是要做好。”她(tā)从柜子里拿出(náchū)两个防毒面罩,我们一人一个戴上。
我将油罐倾斜45度,黑褐色的油品如糖浆般缓缓(huǎnhuǎn)流入量筒。当油品装满瓶身的五分(wǔfēn)之四时,孙梦瑶轻叩我的手腕:“停!这个位置刚好。”见密度计逐渐平稳,我迫不及待想上前读数。“别急,还没到时候。”孙梦瑶示意我启动与量筒连接的超级恒温水浴槽,将温度设定到60℃——这是(shì)国标规定的检测温度。“油品在60℃时流动性最佳,密度测量(cèliáng)更准确。”她一脸认真(rènzhēn)地说,油品检测必须分毫不差(fēnháobùchā),密度直接关联油品数量(shùliàng),即便是小数点后细微的误差(wùchā),放大到大宗贸易量时,也可能导致巨大的数量偏差。
加热至少(zhìshǎo)需要半小时,我们利用等待的(de)时间测水分。我将100毫升溶剂油和100毫升油样混合后倒入圆底烧瓶(shāopíng)。溶剂油能将包裹在油分子中的水分“解放”出来,从而大大提升水分检出率。孙梦瑶调整着冷凝管(guǎn)角度:“看好了(le),现在开始‘水油分离术’。”随着加热开始,烧瓶里的液体逐渐翻腾起珍珠般的气泡。突然,一滴(yīdī)晶莹的水珠出现在冷凝管顶端,接着(jiēzhe)是第二滴、第三滴……最终汇聚在刻度接收器的底部(dǐbù)。我凑近观察,接收器中的水层起初快速上升,随后增速逐渐放缓。“现在基本没有水珠了,可以读数了吧?”我忍不住问。
“看,又有一滴!”孙梦瑶忽然凑近,指尖轻点(qīngdiǎn)着(zhe)一颗将落未落的水珠,“测水分同样容不得‘差不多’,必须等到冷凝管(guǎn)完全不再析出水珠,实验才算结束。”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,开始耐心等待。
“密度0.9083g/cm3,水分0.15%——全部(quánbù)达标!”我认真地将这两个数据记录在油品化验单上(shàng)。
测(cè)硫含量,听起来似乎很简单,要用(yòng)全自动X射线荧光定硫仪来(yílái)做。我迫不及待地(dì)拿出样品盒,准备倒入油样让机器“干活”。没想到再次被孙梦瑶制止:“全自动的仪器可不能让我们完全信任,先用标样做一遍,验证仪器精准性。”
倒入标样,按下启动键,定硫仪开始嗡嗡作响。“别靠太近,这机器有辐射。”孙梦瑶的话吓得我连忙(liánmáng)后退几步。60秒(miǎo)后,打印机吐出的报告单(bàogàodān)显示仪器(yíqì)“体检”通过!真正的油样检测时,报告单上醒目的数值远低于国际标准限值,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。
最惊险的(de)当属闪点测试——测定油品蒸汽与空气混合后,遇明火时发生瞬时闪燃(不持续燃烧)的最低温度。操作(cāozuò)稍有不慎,样品蒸汽可能发生闪爆。尽管提前查阅了操作规程,但真正操作时,我(wǒ)的手心还是冒出(màochū)了细密的汗珠。我深吸一口气,将油样缓缓注入闭口杯,盖上杯盖,确保密封;紧接着小心翼翼地(dì)拧开液化气阀门点火加热,一簇微弱的蓝色(lánsè)火苗“噗”地窜出。
“等等!”孙梦瑶突然出声(shēng),吓得(dé)我手一抖。她(tā)快步上前,指着火苗(huǒmiáo)说:“这个大小不合适。”她熟练地调整着液化气阀门,解释道:“火苗太小容易中途熄灭,实验就得重来;太大又可能引发危险。”随着她的(de)操作,火苗渐渐稳定成一颗饱满的“黄豆”大小,有规律地跳动着。
油温开始迅速(xùnsù)上升。“根据以往经验,我预判(yùpàn)这批油样闪点(shǎndiǎn)应该在70℃左右。”孙梦瑶一边紧盯温度计一边说,“按规程,我们要从低于预估值18℃开始测试。”对于我来说,每一度都像在“拆弹”。53℃、54℃……我不断重复(chóngfù)着点火动作,直到温度定格在73℃——“哧!”一道幽蓝的(de)火光在铜杯内倏然闪现,又瞬间湮灭,快得像是幻觉。心有余悸的我,用微微颤抖的笔记(bǐjì)下:闪点73℃。“精确的闪点数据能预防灾难性事故。”孙梦瑶为我点(wǒdiǎn)了个赞。
运动黏度是衡量油品流动性能的核心指标,需要(xūyào)在恒温下测定油样通过校准毛细管(máoxìguǎn)的时间来计算。
首先得选一支(yīzhī)毛细管。只见孙梦瑶拿起油样罐轻轻摇晃后,在不同内径的(de)毛细管中抽出一支:“流动性适中,用1.88毫米这支。”见我一脸茫然,她又补充道:“太粗的毛细管测不出精准时间,太细的会(huì)让油样流得过慢(guòmàn),等待时间长。”
我接过毛细管(guǎn)后,把一个管口伸入油样中,同时用洗耳球使劲往另一个管口注入空气,油样开始(kāishǐ)缓缓(huǎnhuǎn)上升。眼见黑褐色的液面快要接近标线,我兴奋地加快了挤压节奏(jiézòu)。“慢点!”孙梦瑶的警告来得太迟——液面已经冲过了标线,我们只得更换新的毛细管重来。
第二次操作(cāozuò),我屏住呼吸,努力控制挤压节奏,终于在距离标线2毫米处稳稳停住。孙梦瑶将毛细管轻轻倒置后垂直(chuízhí)插入恒温水浴槽。半小时后,真正的考验才开始。孙梦瑶拔掉毛细管顶端的塞子,油样开始向下流动(liúdòng)。“准备!”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油样,流经(liújīng)毛细管第一个小球时,我的拇指瞬间按下秒(miǎo)表;流经第二个小球,再次定格时间。“流经两个(liǎnggè)球的平均(píngjūn)时间为225秒。”她翻出标准换算表,“平均时间乘以这支毛细管的常数0.4538,得出运动(yùndòng)黏度就是102.1mm2/s。”
最后一项指标——倾点(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)测试。第一步同样是让油样在50℃恒温水浴中“舒展”开来。30分钟后,试管中的油样已透亮起来。我用(wǒyòng)镊子夹起试管,转身就要往-18℃的低温浴槽里放,孙梦瑶一个箭步上前(shàngqián)制止,“急冷会(jílěnghuì)炸管(zhàguǎn)!”我赶紧将试管在实验台上(táishàng)放下,降至室温后再放入低温浴槽。
我们采用(cǎiyòng)梯度降温法,每降3度查看一次。当温度计显示-12℃时,试管里的油样开始变得浑浊。-15℃时,我取出试管,45度倾斜(qīngxié),整整5秒钟,液面纹丝不动。“倾点:-12℃!”写下这最后一项(yīxiàng)数据,我如释重负(rúshìzhòngfù)。
全套(tào)检测下来,3个多小时过去了,我精疲力竭地瘫坐在椅子上(shàng)。而这样的检测,孙梦瑶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3套。
返程路上,我远远望见(wàngjiàn)远处(yuǎnchù)国际航行船舶往来穿梭,突然理解了实验室里精益求精的意义——我们检测的不仅是(shì)油样,更是维系着远洋航运安全、工程建设(gōngchéngjiànshè)动力、城市运转根基的能量之源。保证数据精准,是油品化验员身上沉甸甸的责任。
潮(cháo)新闻 记者 黄宁璐
记者正在读取检测数值(shùzhí)。 通讯员 袁思洁 摄
清晨,普陀虾峙镇东白莲岛码头,2艘万吨级油轮静静停泊,粗壮的(de)输油臂将船上(chuánshàng)油品(yóupǐn)源源不断地输送(shūsòng)至岸上储罐。这里是舟山市华泰石油有限公司运营的东白莲岛油品储运基地,平均每天要完成1万余吨油品的“体检”和中转。
随着浙江(zhèjiāng)自贸区(zìmàoqū)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(de)推进,这个总库容达82.4万立方米的储运基地,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油品中转基地。自去年投产以来,已累计迎来油轮700余艘次,完成油品吞吐量(tūntǔliàng)约465万吨。
近日(jìnrì),我从舟山本岛乘船70分钟抵达这座海上油品枢纽。“这里的每一滴油都要经过严格‘体检(tǐjiǎn)’才能放行。”基地油品化验员孙梦瑶边说边递给我一件工作服。接下来,我将给这位“油品医生”打下手(dǎxiàshǒu),全程记录油品入库前的“健康(jiànkāng)筛查”流程(liúchéng),揭秘一滴油的“体检报告”是如何出炉的。
检测容不得(róngbùdé)“差不多”
走进东(dōng)白莲(báilián)库区储运服务部的油品实验室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,环绕墙边的实验台与中央岛台组成(zǔchéng)一个“回”字形工作区。头顶的通风系统低声嗡鸣,各类精密仪器在桌面上整齐(zhěngqí)排列。
“我们的(de)油品检测主要做6项指标(zhǐbiāo),分别是密度、水分、硫含量、闪点、倾点和运动黏度。先测基础参数(cānshù)——密度和水分。”孙梦瑶拿起一罐待检的低硫船用燃料油样品递给我,“来,你帮我打开。”
我握住罐体,用力向上拔瓶盖,随着(suízhe)“啵”的一声闷响,瓶口窜出一股带(dài)着金属锈味的油气,我条件反射般后仰,差点碰到身后的试管架。而身旁的孙梦瑶却一脸淡定:“每天跟这些油品打交道,我已经习惯了,但后面(hòumiàn)有加热环节,防护还是要做好。”她(tā)从柜子里拿出(náchū)两个防毒面罩,我们一人一个戴上。
我将油罐倾斜45度,黑褐色的油品如糖浆般缓缓(huǎnhuǎn)流入量筒。当油品装满瓶身的五分(wǔfēn)之四时,孙梦瑶轻叩我的手腕:“停!这个位置刚好。”见密度计逐渐平稳,我迫不及待想上前读数。“别急,还没到时候。”孙梦瑶示意我启动与量筒连接的超级恒温水浴槽,将温度设定到60℃——这是(shì)国标规定的检测温度。“油品在60℃时流动性最佳,密度测量(cèliáng)更准确。”她一脸认真(rènzhēn)地说,油品检测必须分毫不差(fēnháobùchā),密度直接关联油品数量(shùliàng),即便是小数点后细微的误差(wùchā),放大到大宗贸易量时,也可能导致巨大的数量偏差。
加热至少(zhìshǎo)需要半小时,我们利用等待的(de)时间测水分。我将100毫升溶剂油和100毫升油样混合后倒入圆底烧瓶(shāopíng)。溶剂油能将包裹在油分子中的水分“解放”出来,从而大大提升水分检出率。孙梦瑶调整着冷凝管(guǎn)角度:“看好了(le),现在开始‘水油分离术’。”随着加热开始,烧瓶里的液体逐渐翻腾起珍珠般的气泡。突然,一滴(yīdī)晶莹的水珠出现在冷凝管顶端,接着(jiēzhe)是第二滴、第三滴……最终汇聚在刻度接收器的底部(dǐbù)。我凑近观察,接收器中的水层起初快速上升,随后增速逐渐放缓。“现在基本没有水珠了,可以读数了吧?”我忍不住问。
“看,又有一滴!”孙梦瑶忽然凑近,指尖轻点(qīngdiǎn)着(zhe)一颗将落未落的水珠,“测水分同样容不得‘差不多’,必须等到冷凝管(guǎn)完全不再析出水珠,实验才算结束。”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,开始耐心等待。
“密度0.9083g/cm3,水分0.15%——全部(quánbù)达标!”我认真地将这两个数据记录在油品化验单上(shàng)。
测(cè)硫含量,听起来似乎很简单,要用(yòng)全自动X射线荧光定硫仪来(yílái)做。我迫不及待地(dì)拿出样品盒,准备倒入油样让机器“干活”。没想到再次被孙梦瑶制止:“全自动的仪器可不能让我们完全信任,先用标样做一遍,验证仪器精准性。”
倒入标样,按下启动键,定硫仪开始嗡嗡作响。“别靠太近,这机器有辐射。”孙梦瑶的话吓得我连忙(liánmáng)后退几步。60秒(miǎo)后,打印机吐出的报告单(bàogàodān)显示仪器(yíqì)“体检”通过!真正的油样检测时,报告单上醒目的数值远低于国际标准限值,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。
最惊险的(de)当属闪点测试——测定油品蒸汽与空气混合后,遇明火时发生瞬时闪燃(不持续燃烧)的最低温度。操作(cāozuò)稍有不慎,样品蒸汽可能发生闪爆。尽管提前查阅了操作规程,但真正操作时,我(wǒ)的手心还是冒出(màochū)了细密的汗珠。我深吸一口气,将油样缓缓注入闭口杯,盖上杯盖,确保密封;紧接着小心翼翼地(dì)拧开液化气阀门点火加热,一簇微弱的蓝色(lánsè)火苗“噗”地窜出。
“等等!”孙梦瑶突然出声(shēng),吓得(dé)我手一抖。她(tā)快步上前,指着火苗(huǒmiáo)说:“这个大小不合适。”她熟练地调整着液化气阀门,解释道:“火苗太小容易中途熄灭,实验就得重来;太大又可能引发危险。”随着她的(de)操作,火苗渐渐稳定成一颗饱满的“黄豆”大小,有规律地跳动着。
油温开始迅速(xùnsù)上升。“根据以往经验,我预判(yùpàn)这批油样闪点(shǎndiǎn)应该在70℃左右。”孙梦瑶一边紧盯温度计一边说,“按规程,我们要从低于预估值18℃开始测试。”对于我来说,每一度都像在“拆弹”。53℃、54℃……我不断重复(chóngfù)着点火动作,直到温度定格在73℃——“哧!”一道幽蓝的(de)火光在铜杯内倏然闪现,又瞬间湮灭,快得像是幻觉。心有余悸的我,用微微颤抖的笔记(bǐjì)下:闪点73℃。“精确的闪点数据能预防灾难性事故。”孙梦瑶为我点(wǒdiǎn)了个赞。
运动黏度是衡量油品流动性能的核心指标,需要(xūyào)在恒温下测定油样通过校准毛细管(máoxìguǎn)的时间来计算。
首先得选一支(yīzhī)毛细管。只见孙梦瑶拿起油样罐轻轻摇晃后,在不同内径的(de)毛细管中抽出一支:“流动性适中,用1.88毫米这支。”见我一脸茫然,她又补充道:“太粗的毛细管测不出精准时间,太细的会(huì)让油样流得过慢(guòmàn),等待时间长。”
我接过毛细管(guǎn)后,把一个管口伸入油样中,同时用洗耳球使劲往另一个管口注入空气,油样开始(kāishǐ)缓缓(huǎnhuǎn)上升。眼见黑褐色的液面快要接近标线,我兴奋地加快了挤压节奏(jiézòu)。“慢点!”孙梦瑶的警告来得太迟——液面已经冲过了标线,我们只得更换新的毛细管重来。
第二次操作(cāozuò),我屏住呼吸,努力控制挤压节奏,终于在距离标线2毫米处稳稳停住。孙梦瑶将毛细管轻轻倒置后垂直(chuízhí)插入恒温水浴槽。半小时后,真正的考验才开始。孙梦瑶拔掉毛细管顶端的塞子,油样开始向下流动(liúdòng)。“准备!”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油样,流经(liújīng)毛细管第一个小球时,我的拇指瞬间按下秒(miǎo)表;流经第二个小球,再次定格时间。“流经两个(liǎnggè)球的平均(píngjūn)时间为225秒。”她翻出标准换算表,“平均时间乘以这支毛细管的常数0.4538,得出运动(yùndòng)黏度就是102.1mm2/s。”
最后一项指标——倾点(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)测试。第一步同样是让油样在50℃恒温水浴中“舒展”开来。30分钟后,试管中的油样已透亮起来。我用(wǒyòng)镊子夹起试管,转身就要往-18℃的低温浴槽里放,孙梦瑶一个箭步上前(shàngqián)制止,“急冷会(jílěnghuì)炸管(zhàguǎn)!”我赶紧将试管在实验台上(táishàng)放下,降至室温后再放入低温浴槽。
我们采用(cǎiyòng)梯度降温法,每降3度查看一次。当温度计显示-12℃时,试管里的油样开始变得浑浊。-15℃时,我取出试管,45度倾斜(qīngxié),整整5秒钟,液面纹丝不动。“倾点:-12℃!”写下这最后一项(yīxiàng)数据,我如释重负(rúshìzhòngfù)。
全套(tào)检测下来,3个多小时过去了,我精疲力竭地瘫坐在椅子上(shàng)。而这样的检测,孙梦瑶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3套。
返程路上,我远远望见(wàngjiàn)远处(yuǎnchù)国际航行船舶往来穿梭,突然理解了实验室里精益求精的意义——我们检测的不仅是(shì)油样,更是维系着远洋航运安全、工程建设(gōngchéngjiànshè)动力、城市运转根基的能量之源。保证数据精准,是油品化验员身上沉甸甸的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