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永兴群众有个“烂习惯”——全国文明村镇百里杜鹃永兴村见闻

体育正文 133 0

永兴群众有个“烂习惯”——全国文明村镇百里杜鹃永兴村见闻

永兴群众有个“烂习惯”——全国文明村镇百里杜鹃永兴村见闻

“老沈,你这(zhè)电动车钥匙又没拔!” 7月2日(rì),百里杜鹃普底乡永兴村主干道(zhǔgàndào)旁,村党支部书记黄鹏对村民沈光应喊了一嗓子。 “黄书记,你别操心啦,咱村可多少年没(méi)出过小偷小摸的事儿(shìér)了!”正在打扫卫生的沈光应闻声(wénshēng)走出来,挠了挠后脑勺,爽朗地回应,“这是我们村群众的一个‘烂习惯’。” 黄鹏介绍(jièshào),在永兴村,这样的“糊涂事”时有发生。村民们下地干活,农具随手靠在田埂边;外出赶集,家门虚掩也从不担忧财物丢失。这份质朴的信任,早已成为永兴村最(zuì)珍贵的“传家宝”,也正是文明乡风(xiāngfēng)在这片(zhèpiàn)土地上结出的丰硕果实。 长期以来,永兴(yǒngxīng)村始终将文明乡风建设摆在(bǎizài)突出位置(tūchūwèizhì),以党建为引领,通过不断涵养淳朴民风、完善村规民约、推动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举措,乡村治理迈上了新台阶。 民风淳:信任编织温暖(wēnnuǎn)村寨 “杨道国一家已经在我这避暑六年了(le),前年他一下就交了四年的食宿费用。” 元贞楼民宿老板沈云龙(shěnyúnlóng)说,“他们就喜欢咱们村的环境和民风,来了就不想(bùxiǎng)走。” 六年前的仲夏夜,百里杜鹃景区的盘山道在暴雨后蒙上浓雾。杨道国驾车驶入这片陌生的山水,车轮突然打滑坠入边沟,路过的沈云龙及时伸出援手(yuánshǒu)。两人合力搬石块(shíkuài)、垫木板,直到凌晨三点才(cái)将车弄出来(nòngchūlái)。 “这是辛苦费!” 杨道国攥着湿漉漉(shīlùlù)的钞票追出老远,沈云龙却将钱塞回他(tā)口袋,转身消失在夜里:“山里人见不得人作难!” 这份纯粹的善意,让来自城市的杨道国眼眶发热(fārè)。此后每年蝉鸣初起,杨家三代人便像候鸟般归巢,将元贞楼住成了 “第二故乡(gùxiāng)”。 正如文章开头一幕,在永兴村,“外出干活不关门,车辆停放不关窗(guānchuāng)”这些早已成为大家默认的(de)“习惯”。 “刚开始来的(de)时候(shíhòu),我还奇怪怎么大家都养成这样的‘烂习惯’,后来才知道,这是村民的高度信任。”来自重庆的避暑游客陈女士说。 “大家都觉得,在村里没什么好担心的,邻里之间(zhījiān)相互(xiānghù)照应,比什么都强。”黄鹏直言。 产业兴(xīng):特色产业引领幸福生活 沿着通村道路前行,村党支部领办的“花间别苑(biéyuàn)”“永兴拾光”民宿招牌格外醒目。自2022年以来,两家已实现(shíxiàn)经营性收入近100万元,村集体经济积累(jīlěi)达30万余元。 “我们村处于(chǔyú)百里杜鹃景区和方家坪景区之间(zhījiān),既有美丽(měilì)的自然风光,又有浓郁的民族文化,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。”黄鹏介绍说 。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,全村(quáncūn)19户农户发展起了民宿(mínsù)餐饮等乡村旅游产业,200余人(yúrén)从事旅游相关工作,农家餐馆、旅店经营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。 永兴村还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村民自治(zìzhì)作用,完善了村规民约。在村集体经济中按程序提取资金,为80岁以上老人(lǎorén)全额代缴合医,为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支助学费,等等。 “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了,我们(wǒmen)老年人也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,日子过得很舒心(shūxīn)。”86岁的老人黄克旭感慨地说。 矛盾(máodùn)消: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“老杨,今天又来广场(guǎngchǎng)溜达啦?”在永兴村的民俗文化广场,黄鹏远远地跟村民杨学开打起(qǐ)了招呼。 如今见面笑脸相迎的两人,一年前还因为杨学开爱(kāiài)长期酗酒闹(nào)得不愉快。 “那时候他妻子(qīzǐ)没少来村里哭诉,两口子三天两头吵架,是我们调解委员会多次上门做工作,才让老杨慢慢(mànmàn)改掉了老是醉酒的毛病(máobìng)。”黄鹏回忆道。 村里成立的矛盾纠纷调解(tiáojiě)委员会,由德高望重的老人、党员代表和村民组长组成,他们走家串户,把(bǎ)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。 “我们就是要让矛盾(máodùn)不出村、信访不出乡,让邻里之间和和气气。”黄鹏说(shuō),“杨学开家的矛盾就是村里近几年来最大的了!” “钱大哥,你家这(zhè)院子收拾得真利索!”在“清洁户(hù)”钱小龙家门口,环境卫生整治服务队的队员们纷纷点赞。院子里,农具摆放得整整齐齐,门前的垃圾桶干干净净(gāngānjìngjìng)。 永兴村(cūn)成立环境卫生整治服务队,每月定期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,按季度进行(jìnxíng)环境卫生评比。村民养成了(le)良好的卫生习惯,曾经的“脏、乱、差”一去不复返,不少农户还打造起了“和美庭院(tíngyuàn)”,为民宿、餐饮发展增添了亮丽风景。 和谐的(de)邻里关系,淳朴的民风民俗,优美的人居环境,蓬勃发展的民宿产业,永兴村正以全国文明(wénmíng)村镇的新姿态,继续绽放文明之光。 “对于永兴村来说,文明不仅是(shì)一种荣誉,更是这里294户1065位村民实实在在(shíshízàizài)的生活方式。”黄鹏说。 贵州(guìzhōu)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
永兴群众有个“烂习惯”——全国文明村镇百里杜鹃永兴村见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